包括靜脈炎在內的絕大多數靜脈系統疾病很多人幾乎是沒有太大了解的,靜脈炎在我國的發病率僅次于靜脈曲張,同樣屬于高發周圍血管疾病,一旦發病患者常常感到腿部腫脹疼痛,難以忍受。
1、 化學藥物刺激引起
如靜脈內注射各種刺激性溶液或高滲溶液,像高滲葡萄糖溶液,各種抗生素,烴化劑,有機碘溶液等,均能在受注射的淺靜脈內膜上,釀成化學性刺激,使其遭受較為廣泛的損傷,迅速發生血栓形成,并有明顯的炎癥反應。
2、 反復靜脈穿刺
在淺靜脈內留置注射針或導管作持續性輸液,常可使靜脈壁遭受直接損傷,而形成血栓,迅速出現炎癥反應;另外還可以生化膿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3、 下肢靜脈曲張
由于靜脈血瘀滯,足靴區皮膚而引起營養性變化,靜脈承受慢性感染,可使曲張的靜脈遭受缺氧和炎癥損害導致靜脈炎。
靜脈炎是指靜脈血管發炎,其病理變理化血管內膜增生,管腔變窄,血流緩慢。靜脈炎患者常見患病周圍皮膚可呈現充血性紅斑,有時伴有水腫。以后逐漸消退, 充血被色素沉著代替,紅斑轉變成棕褐色。
1、患肢處皮膚色變
皮膚可呈現充血性紅斑,有時伴有水腫。以后逐漸消退, 充血被色素沉著代替,紅斑轉變成棕褐色。
2、患肢發燙
淺靜脈隆起擴張,蜿蜒曲折,甚至鄭成一團。此時靜脈出現發紅、腫脹、發硬、結節、痙攣性疼痛等癥狀,并伴有全身不適,皮膚升溫。
3、患肢疼痛
患病后期患肢將出現因為血管堵塞,而導致末端缺血壞死癥狀,如發冷、發熱、白細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陳訴患肢疼痛腫脹。
4、血管內形成血栓
當靜脈炎發展為深靜脈炎,患肢皮膚成褐色紅斑,繼而紫暗紅腫,潰爛,肌肉萎縮壞死,周身發熱、不適,患肢劇烈疼痛,而行動不便,甚至截肢。
1、靜脈炎在發生之初,除了會影響到美觀外,通常是沒有明顯的癥狀,一般不會引起患者的重視。
2、隨著病情的發展,有些人會覺得小腿皮膚癢、腿部腫脹、酸痛、腿部沉重感,工作時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尤其是一天站下來,小腿特別酸痛、腳踝腫脹,把腳抬高就比較舒服。
3、如果這時沒有盡早的治療,靜脈炎則會發展成二期損傷,曲張的面積會不斷的增大,并且疼痛感越來越明顯,逐漸在腳部及曲張處發生血液淤積,使腳踝及曲張處皮膚變紫,持續發展則致使血液不易回流會發生色素沉淀、濕疹樣皮膚炎,由于血液長期瘀滯,在曲張的靜脈中形成血栓,導致靜脈壁炎癥,并將產生淤積性潰瘍,同時由于曲張靜脈結節的管壁較薄,并常與萎縮的皮膚相粘連,輕度損傷即易引起靜脈破裂出血,這對您的健康將終身有害,且有截肢的危險。
4、全身體局部突然的出現網狀和柱狀的紅腫狀物,皮膚溫度會升高,有明顯的疼痛和壓痛感,如不及時治療,疼痛將越發明顯,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進而發展成為化膿性靜脈炎,其局部疼痛、壓痛、紅斑和水腫比較重,甚至可以從切口中擠出膿性液體來,并逐漸開始潰爛,下肢靜脈炎并發的血栓性淺靜脈炎,血栓蔓延可達隱、股靜脈匯合處,有累及深靜脈和并發肺栓塞的可能,必須引起重視。
1.一般治療
去除導致靜脈炎的病因,如靜脈導管等。如合并細菌感染,可酌情予以抗生素。下肢病變在急性期需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久坐等,同時可加用醫用彈力襪,促進靜脈血液回流。局部可采用熱敷、物理治療等促進炎癥吸收,止痛。
2.藥物治療
外用類肝素軟膏、抗炎藥物軟膏,內服促進靜脈回流等活血化瘀藥物。對于位于大腿根部及膝關節周圍的病變,需要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療。對合并細菌感染者,需根據感染細菌類型對應使用抗生素。
3.手術治療
局部血栓性靜脈炎可在炎癥期消退后,如仍有條索狀硬物伴疼痛,可考慮手術切除。如下肢靜脈曲張合并血栓形成淺靜脈炎,可于炎癥消退后行手術治療。
佩戴彈力襪改善下肢靜脈曲張。對于血液高凝狀態的患者在積極糾正基礎疾病的同時,應注意避免四肢、軀干等好發部位的外傷。此外,靜脈穿刺過程中避免同一部位反復穿刺及使用強刺激性藥物。同時嚴格無菌操作,防止靜脈植入物造成的感染。